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商周金文学术史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彝銘学》出版

刘正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04-23



作为一部全面总结两千多年来殷周金文研究史的学术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彝铭学》一书,在金文学和金文学史方面是难得而罕见的成果,可以说是一把打开青铜器铭文宝库的钥匙。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经出版便荣登“世纪好书”2022年1月榜单。本次推送改编自《中国彝銘学》的引言和跋,大致概括了本书的内容和价值,请大家一睹为快。






《中国彝銘学》(上下)

刘正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殷周金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礼制、法制和军制等诸多方面的宝库和经典。这部大著的出现,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有关古代学术界对殷周金文进行专业研究之学术史的总结性的科研成果,打破了传统的金石学、古器物学研究模式和著述体例,实现了金文学和金文学史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金石学范围内的脱离和独立,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虞万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


商周铜器流传至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自宋代著录、传拓、考释以还亦逾千年。这一千年中对铜器铭文的称谓多至二十余种,从不同角度涉及铜器铸造、器形、成分、文饰的断代和语言、语法尤其是文字形体的时代性。铭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直观记录了商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地理、方国、宗族、天文、历法、科技等真实历史,真实地展现出当时的礼制、法制、官职、宫室等种种制度。作者于诸多名称中独取“彝铭学”作为书名和研究对象,有其独特的思考与视角。本书涉及范围极广,既有“学”层面的远阔视野,又有“史”层面的深入贯串,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学科学养。




▲《师酉簋》彝銘拓片


最近几十年来,由“美学热”引发的“文化热”“《周易》热”和“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传统国学的各个领域似乎全热了起来。


本书所要介绍的“彝铭学”一门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科,即通过对商周青铜器及其上面铸刻的文字进行史料性的解读,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思想、语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古老学科。自古以来,这门学科就以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而著称。


于是,问题由此而产生:我们为什么要对出土的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感兴趣呢?那是因为上面铸刻着当时的文字。而这些真实可信的古代文字史料,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上历经多次焚毁和劫难所造成的古代文化典籍的失传来说,是复原我们完全陌生或知之甚少的远古时代的历史、文化、思想、语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发展过程和原貌的最佳途径。


相比于旧作《金文学术史》和《商周彝铭学研究史》二书,本书无论是在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撰写的文字量上,都远远超过。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书是一部上下两大册的巨著,是历经多年完成的商周彝铭学术研究的总结之作。


首先,本书订正了《金文学术史》《商周彝铭学研究史》,以及过去几十年来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表的全部彝铭学术研究著作和论文中的若干错误和不足。


其次,本书真正从一个彝铭学的学科角度出发,利用上下两册,分成论、史、书三部分内容,逐一阐述中国彝铭学在古代中国学术史范围内的形成、发展、高峰及其在国内外的学术现状。


论的部分,用了二十六章的篇幅,从彝铭学背景研究、彝铭组成结构研究、彝铭研究的种类和进展三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如下:第一章,彝铭学及其相关概念。第二章,夏代青铜文化探源。第三章,彝铭学的价值取向及其诞生。第四章,彝铭的分期和断代。第五章,彝铭的铸刻和传拓。第六章,时间用语。第七章,国名用语。第八章,地名用语。第九章,王名和王称用语。第十章,氏族名和人名用语。第十一章,官名用语。第十二章,词类用语。第十三章,嘏祝辞用语。第十四章,器名用语。第十五章,徽记用语。第十六章,历史研究。第十七章,礼制研究。第十八章,宫制研究。第十九章,庙制基础研究。第二十章,庙制特殊研究。第二十一章,法制研究。第二十二章,祭祀制度基础研究。第二十三章,祭祀制度特殊研究。第二十四章,军制研究。第二十五章,兵器彝铭综述。第二十六章,兵器题铭研究。


▲陈介祺收藏《毛公鼎》和商周兵器全形拓


史的部分,用了十四章的篇幅,按朝代和国别加以详细阐述。如下:第二十七章,两汉时代的彝铭学。第二十八章,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彝铭学。第二十九章,隋唐时代的彝铭学。第三十章,两宋时代的彝铭学。第三十一章,元明时代的彝铭学。第三十二章,清代商周青铜器的出土和收藏。第三十三章,清代彝铭学研究著作综述。第三十四章,清代彝铭学研究述评。第三十五章,民国时期彝铭学研究述评。第三十六章,新中国彝銘学研究著作。第三十七章,新中国彝铭学研究述评。第三十八章,中国港台地区彝铭学研究述评。第三十九章,欧美地区彝铭学研究述评。第四十章,日本汉学界彝铭学研究述评。


书的部分,以解题的方式集中介绍了以线装书形式出现的约五百种古今重要彝铭学相关研究著作,并且以书名笔画顺序进行排列。收集的彝铭学著作数量比《金文学术史》《商周彝铭学研究史》二书都翻了一番。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囊括彝铭学术概论、彝铭学术发展史、彝铭学著作解题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涵盖彝铭学思想史、商周史、儒家礼制史的综合性研究专著。随着国学和古文字学越来越热,相信本书必定会获得专业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世纪好书”2022年1月榜单发布会



内容简介


本书对长达二千余年的殷周彝铭研究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学术史总结,着重对历代著名彝铭学家进行研究,指出其学术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上册根据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历史学成果,对彝铭学进行理论建设;下册系二千余年以来彝铭研究的学术史总结与是五百种重要彝铭著作的文献解说。特别是将清代划分为前、中、晚三个时期,对比了彝铭研究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特色,对清代文字学和考证学的兴起,从彝铭学的角度给出了解答。本书首次将文物出土史、文物收藏史与文物流传史,将版本学介绍与文献作者传记统一起来,实现了著述体例和古籍研究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彝铭学和彝铭学史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金石学范围内脱离、独立了出来。



作者简介


刘正,族名刘元正,字京都静源。高祖是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易学家、进士刘钟麟。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博士、京都大学博士后。曾任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为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会长、终身高级研究员。是国际上研究商周金文、易学、海外汉学、陈寅恪生平及思想的著名学者。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